Photo by Barth Bailey on Unsplash
众生的大趋势
首先,最明显的趋势是,生命之树不断分叉,然后物种越来越复杂。进而,物种逐渐提升能量利用效率。最后,物种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。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的升级,物种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认知模式。
在开始之前,我们先看一看生命之树的大图,形成直观印象。这棵生命之树已经生长了超过35亿年。图中,红色线条表示动物,绿色线条表示植物,蓝色线条表示真菌类,上下两部分大约以寒武纪大爆发分开。可以看到,5.5亿年前生命基本是非常简单的单细胞形态。在5.5亿年之后,除开软体动物,其余的复杂的生命形态由有限的四个物种延续开来,最终枝繁叶茂。可以说,演化中99%的物种都已经消亡。
(上图来自网络)
首先说明,趋势不是规律,趋势是一个概率上的大致倾向,趋势之中有可能有反例。比如,人们常说久赌必输,这就是趋势,但是这并不否定赌徒可以赢几次。
另外,谈到演化趋势,我们会不自觉地采用人类中心视角,趋势是我们认为的演化所指向的方向。我们很容易将演化视作一个阶梯,智人位于顶端。然而,演化是一棵树,而不是一架梯子。我们是树上许多叶子中的一片。但是作为人类,我们不可避免会采用智能的发展这个视角,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偏见。
在演化过程中,有屈指可数的几个高耸的台阶,需要极高的幸运值才能跨过。
第一个台阶,也是最为困难的,是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生物,这个过程花了17亿年。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1000倍,具备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,能更高效地进行能量转换、新陈代谢与蛋白质合成。
第二个台阶,是从真核细胞演进到多细胞生物,这个过程花了5亿年。5亿年,足够从三叶虫演化到人类。
凝聚态物理的开创者 菲利普·安德森 有一句名言:多即不同。从多细胞生物开始,生命作为复杂系统,开始分层与嵌套,出现了细胞分化与机体组织的凝聚,然后是各项机能的分工细化,最终演化出了体内的精细器官。从这时起,演化进入了快车道,之后的物种分化与复杂度提升,就像指数曲线一样,加速上升。
科学家们还在争论演化中是否存在明显的趋势,没有结论。但是,依我来看,趋势是明显存在的。
首先,最明显的趋势在于,生命之树不断分叉。
同学们会说,这是明摆的事实,算是什么趋势?
演化的分叉,表明种群适应环境而产生形态差异,演化出更多的物种,这表明 生物多样性 的提升。演化史上的数次大灭绝,都会消除一些分叉。但是只要有几个分支活下来,又会重复进行分叉,直到再次枝繁叶茂。
然后,物种越来越复杂。
这个主题我们已经一再论述了。适应性带来多样性,多样性导致复杂性,而对复杂的适应会进一步产生新的复杂性,如此往复,这是一个 自举 的过程,是生命作为负熵系统的本质,其代价是环境中能量的消耗。
进而,物种逐渐提升能量利用效率。
这个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,一是生物体内提升能量利用率,一是生物从外界更有效地获得能量。
在讲到细胞时我们提到,细胞利用能量的方式,有三个在演化中前后递进的机制:糖酵解、有氧呼吸、ATP-CP系统,它们各自将细胞利用能量的方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,并适用于不同场合。生命作为负熵系统,越是复杂,其能耗越高,这是物理规律。
从水中漂浮的浮游生物,到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,到四处觅食的动物,再到奔袭追猎的大型食肉动物,这一个从被动吸附能量、自己生产能量、零散吸收其他生物体获取能量、捕猎大型生物体获得大量能量的发展过程,表明物种越是高级,其从外部获取能量的速度越快,数量越大。
从熵的角度来看,生物趋于复杂化,维持负熵所需的能量越多。在自然选择的驱动下,其获取能量的效率不得不随之提升。像鲸鱼与大象这样的物种,不以追猎大型动物来获取能量,则不得不将自己的体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,维持较低水平的新陈代谢,来提高单位体重能量利用率,作为补偿。
最后,物种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,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趋势。
系统越复杂,所包含的信息越多。
在复杂系统中,信息就像质量和能量一样,是一种客观实在。没有它,我们无法描述复杂系统。
进而,科学家们倾向认为,生命就是信息处理网络。
由于物种倾向于复杂,个体生活环境中存在各种其他个体,它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在上升。为了适应此趋于复杂的环境,个体必然提升信息的处理能力。信息处理能力体现为两个方面,信息感知与信息计算。
物种倾向于发展出更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,同时内建神经系统来专门处理信息。当前地球的优势物种 — 哺乳动物具备灵敏的听觉、嗅觉、视觉、触觉、味觉等多种感知,比那些简单生物多得多。还有少数哺乳动物,比如蝙蝠、海豚、鲸鱼等更进一步发展了新的感知能力,可以发射声波进行定位和交流。哺乳动物有中枢神经系统与大脑来专门处理信息,它们的大脑与身体之比重在所有物种中也是最高的。所以,哺乳动物统治地球,并非偶然。
群体中,个体数量越多则总信息量越大。当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到达一定阈值之后,就可以发展出信息交换能力,比如使用语言讲故事,这样可以构造更大的群体,这些都是智人最终制霸的关键。科学家发现,灵长类动物的智力有增加的趋势。可以预测,随着当今社会复杂度的提升,人类智力将进一步提高。
信息处理是我们要讨论的核心视角。对于环境的信息处理就是认知。关于它的演进,进化论学者 丹尼尔·丹尼特 认为生物有几种前后发展的认知模式。
达尔文式生物 是生物的最初形态,基因控制了性状,这些性状无法在后天改变。草履虫在水里爬来爬去,它有一定的趋光性,仅此而已,它学不到什么新花招,它的能力在一只草履虫分裂为两只时就已经决定了。
生物最初都是达尔文式生物,但有些生物演化到了下一阶段。
斯金纳式生物 能够经由行动来试错而学习。
比如,一群鸽子生活在人们安装的有按钮的笼子里。只要这些按钮被按下了,喂食器就会投放食物。几只鸽子无意中啄到了按钮,获得了食物。这些鸽子,每当饥饿的时候,就会重复那套动作,于是这批鸽子就活下来。而那些没有啄到按钮的鸽子,因为饥饿而死掉,演化就这样发生了。
鸽子比草履虫更能适应环境,它们有记忆,根据环境的刺激与反馈,可以少许地改变行为。
比它们更强大的,则是波普尔式生物。
波普尔式生物 拥有一定的建模能力,可以想象出自己行为的后果。
动物园里,一个黑猩猩看到高处挂着一串香蕉,但是它够不着。
于是,黑猩猩开始动心思,设想几种可行的方案。它想象自己跳起来伸手取,或者垫一块石头再取,或者手握一只棍子去取,或者叫来饲养员帮它取。经过这番思索,黑猩猩觉得最后一种方式比较好。于是它大叫起来,饲养员就走过来把香蕉拿给了它。
使用模型来推演,用想象来代替行动,大猩猩已经比鸽子聪明许多了。此类生物很少,灵长类、鲸豚类、或许还有章鱼,才拥有一定程度的建模能力。
但是,还有一种生物更厉害。
格力高列式生物 不仅自己想象,还将他人与群体纳入自己的想象中来,这是人类的独特能力。
人既会设想自己怎么做,还会设想别人会如何做,既要顾及自己的感受,还会揣摩他人的心思。
进而,当自己的头脑不够用时,就借用他人的头脑。
因此,人类发展出了语言与学习的能力。孩子们模仿玩伴,成人模仿权威。他们收获的,除了自己这辈子所经历的,还包括前人无数辈子的积累。
演化论中用 鲍德温效应 来说明生物学习能力的获得。简单地说,如果个体能发现身边的有效行为并模仿它,这种学习能力因此带给个体生存优势,并在演化中逐渐流行。
总之,随着环境的复杂,出现了种群间与种群内部的竞争,加上群体选择的驱动,生物也演化出了学习与协作这样的通用信息处理能力,走到了今天。
最后,我还要提示一个隐藏的主线,它有利于我们看清人类的未来。
生命是复杂系统,被自然选择驱动,其复杂性不断提升,体现为生物的层级结构不断叠加。
当生命发展到某个层级上,涌现 出全新的可能性,开辟出广阔的概率空间之时,会发生什么?
由于其承载的极大概率空间,该层级被自然选择钦点为下一代的算子,并在此广阔的概率空间中,启动全新的演化历程。这一层级将成为新的算子。
真核细胞与人类,是两个例子。
当真核细胞出现后,它的细胞器结构与新陈代谢机制可以使它可以完成很多不同功能,它成为了当时的算子。真核细胞开始抱团,然后分化为不同的细胞,比如表皮细胞、感光细胞、骨骼细胞、纤维细胞、免疫细胞、神经细胞等等。真核细胞的出现启动了寒武纪大爆发,在5.5亿年里实现从单细胞到人类的跨越,这真是演化史上的一个尤里卡时刻。
而在20万年前某个智人在狩猎中第一次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时,历史又走到了这一刻。